首頁 > 最新消息 >

【公告】美國運動用品朝向高科技發展

最新消息

【公告】美國運動用品朝向高科技發展

2013-03-26

美國運動用品朝向高科技發展

日期:2013/03/06 【市場研究處/ 駐紐約辦事處報導】

 

根據美國運動用品製造業公會2012年年中發展的年度報告指出,2011年全美運動設備、健身器材、運動服飾和運動鞋及運動授權商品製造商的批發金額成長4.2%,達到773億美元。 

 

2009年美國運動產品遭不景氣影響,批發收入下挫4.3%達710億美元,所幸2010年增加32億美元,2011年也另增加了32億美元。美國運動用品製造業公會(Sporting Goods Manufacturing Association,SGMA,2012年10月10日改名為Sports & Fitness Industry Association)表示,大體而言,運動和健身工業的銷售反映了美國的經濟狀況,當經濟轉好時,美國民眾就比較願意花多些錢在健身器材、運動設備、運動服飾和運動鞋上。

在美國運動用品市場中名牌運動服裝、高爾夫球桿、跑步鞋、綜合健身機、野外鞋、傳統鞋和機能性運動服飾等產品,因市場較為熱絡而帶動成長。以大類別而言,運動服飾增加6.1%達314億美元,運動用品設備成長2.5%達209億美元,運動鞋成長4.5%而132億美元,運動授權商品增加1.3%達74億美元。 

在運動用品設備類產品部分,以冒險性運動設備占33.8%為最大市場,其次為健身設備(26.3%)、球類運動設備(16.9%)、高爾夫球設備(16.3%)、冬季運動設備(4.5%)及球拍運動設備(2.2%)。 

 

運動用品店為主要銷售通路

統計指出,去年美國消費大眾購運動設備用品、運動服飾和運動鞋、運動授權商品的支出高達841億8,000萬美元。約有三分之一的這些運動商品是由運動用品店銷售出去的,如Dick’s Sporting Goods、Bass Pro Shops或Sports Authority等的運動用品店約有380億美元的營收。然而最大的運動用品零售商是Walmart,零售金額達 86億美元的規模,另外有14%的零售是為網購市場。

近幾年,許多學校受運動經費緊縮而無法購買新運動製服,所幸運動服銷售尚見成長,預期未來市場展望良好。運動用品供應業界的另一主要課題是大量的客製化需求生產,製造商為消費者生產訂做且快速周轉的器材、用品和服飾。目前機能(合身)和款式(個人化)為兩類型的大量客製主流需求。 

 

運動用品網路銷售不斷擴張

市調業者WebScore Analytics指出,美國各產業2011年網路銷售成長14%而達1,850億美元,預期2015年將達到2,700億美元。運動用品業在2011年的網路銷售實績為21億美元,預估至2015年時將達到49億美元。運動用品網路銷售占全部網路銷售的比重漸大,已從2006年的3.6%成長至2011年的6.2%。

統計指出,全美運動用品製造商約有122家,年度營收約441億美元,前五大分別為:Adidas AG(年營收166.3億美元)、Marriott International Inc.(121.6億美元)、Beiersdorf East Africa Ltd.(88億美元)、AMF Bowling Centers Inc.(55.4億美元)及Reebok International Ltd.(37.9億美元)。

全美運動及娛樂用品批發商約有134家,年營收約達114億美元,前五大分別為:Academy Sports + Outdoors(27億美元)、Pool Corp.(17.9億美元)、Pool Water Products(12.5億美元)、Specialty Sports Venture(10.7億美元)、SCP Pool Corporation Inc.(8.1億美元)。

全美運動用品零售商約有2萬家,年營收約達350億美元。大型連鎖業有The Sports Authority、REI、Dick’s Sporting Goods、Academy Sports +Outdoors、Cabela’s和Hibbett Sports等。50大零售商已占半數的市場規模,約有170家業者擁有5個以上的分店。 

 

高科技運動用品發展風起雲湧

2012年倫敦奧運美國游泳好手Michael Phelps的創世紀卓越表現,是奧運史上一大風雲事件,Michael自2001年起即與泳衣專業廠Speedo合作,Speedo的IQ Fit技術製成的泳衣帽具最佳的流體力學設計,能減少5.7%的水阻力而增進選手的表現。

運動產業,不論大小公司,每年都花費不少金錢來開發新穎和改善產品,不僅有利於專業運動員的表現,也讓業餘運動人士享受舒適的運動衣著。許多運動品牌更投資大筆經費支持運動明星,藉由運動英雄的代言以增進產品的銷售,同時業者透過智產權的保護而願意繼續投資研發領域,開發出更有效能和更實惠的運動用品和設備。 

 

技術競逐邁向發揮體能極限

運動用品受益於材料和工程技術的進步,早期天然材料製造的運動設備已大幅被各種高科技人造材料包括「合金」和「聚合物」所取代,使用這種較輕較耐的材料,讓運動員的傷害減至最低並能讓運動員發揮體能極限。德國的Adidas即是較早成功行銷技術改進的運動品牌,其以輕量的尼龍鞋底和旋入的鈕釘製成的半切足球鞋,能抓住和較好控制足球,讓德國足球隊踢贏1954年世界盃。此後「輕即是快」的設計概念漸被採納,採用透氣高科技布料,配合傳統工藝技術的各種運動鞋廣泛出現在不同的運動領域內。目前知名運動用品製造商,如Nike、Puma、Asics和其他品牌等都投入至少1%的營業額來研發創新產品。

知名運動品牌往往擁有精密的產品實驗室,並且重金聘請頂尖運動員參與產品測試及記錄其使用時的各種動作,用以開發最佳功能的設備用品。例如Speedo的研發廠Aqualab即與運動員、教練、運動科學家、流體力學專家、視覺工程師和心理學家等一起合作來開發出開創性的Fastskin Racing System,其研製的泳衣和設備能讓游泳者以最大效能切入水中,因而領先同儕。

全球最輕的運動鞋是擁有一堆科技和輕量級的Nike Zoom Victory Elite跑步釘鞋,只有98克重量,特別設計給奧運選手使用,而讓使用者贏得萬米和五千米賽跑;另外,Adidas的Prime SP Sprint 短跑鞋也是不到100公克,是特別開發出來給美國的短跑選手和英國的七項全能選手穿用。

美國著名運動服飾商Under Armour的生物量測緊身衫,能測量運動員在運動時的生涯表現如心跳和引力,其數據甚至能即時傳送到顯示幕上讓專家進行分析。高科技已成為體育競賽重要角色,也是帶動更精緻新產品的關鍵動能,許多破紀錄的表現都因科技的介入而不時產生。 

 

智慧衣展現運動用品新科技

科技結合和智慧穿著是運動用品創新的最新趨勢,高科技運動產品的成長相當樂觀,許多非運動品牌也急於想占有一小片市場,知名消費電子廠商,如Apple、Nokia和Samsung也都與頂尖運動品牌合作開發運動相關技術以增加營收。Apple已上路的Nike + iPod運動套件,以Nike +鞋子的感應器讓iPod用戶在鍛練時能取得即時體能資訊並據以追蹤使用者的運動表現。

2012年1月,Apple公司取得一個名為「智慧衣(smart garment)」的專利,該衣服上的感應器能將穿戴者所在地點、生理治療量測數據、衣服效能和穿著數據等訊息,傳送到外部(如電腦伺服器的手持數位媒體播放器)的數據處理裝置上。

運動感應器的銷售將從2011年的2,000萬美元成長至2017年預估的1億7,000萬美元。這種新運動科技市場的興起可望會帶來新的創投商機和授權生意,而新創投的成功大部分取決於智產權和相關專利技術的保護。 

 

贏在設計也需要法令保護

21世紀的運動用品象徵著運動、生活和流行的結合。產品設計,不論是復古或前衛,都是產品商業化成功的樞紐,保護這些設計的權利也同樣重要。設計權(如美國的設計專利)可保護運動用品製造商免受侵權。SGMA估計2010年被美國海關在美國緝獲的仿冒運動用品零售金額高達14億美元。運動用品智產權的保護可以讓業者維持競爭力,但向來運動用品製造商都無力顧及。 

 

極限運動用品店崛起

挑戰人類體能的各項運動很多,除了傳統田徑賽、球賽外,許多新創帶高度刺激和危險性的運動紛紛而出,包括高空彈跳、滑翔傘、越野單車等。與這些運動相關的各種器材,許多服裝,配件的產銷業者者和媒體等都積極向熱愛極限運動的人士推銷,雖然若干項目熱潮已過,商品銷售頓減,但仍有一些運動仍持續熱絡,不斷有新手跟進,而新興的項目不斷演變出,更吸引不少人熱中參與。 

涉入極限運動的業者,大者如數十億美元規模的主流運動用品商,如Nike等,小者有熱情的運動選手新開張的小店,由後者行銷的品牌商品可信度較佳,會有較多的極限運動高手光臨。

極限運動玩家基本上會購買基本設備、安全設備、接受訓練以及找到理想的活動地點實地進行運動。自1990年代起,極限運動的參與人數快速增加,相關業者應運而生,大多數的極限運動商機是服務項目,包括提供設備和場地給愛好者享受歡樂時光。

 

產品行銷多樣化  戶外教學興起

美國知名運動用品商REI(Recreational Equipment Inc.)除了銷售各類運動產品外,並開辦各類運動和戶外活動的教學課程,例如獨木舟、攀岩、健行、公路車、露營等,同時亦有專家的指導、影片介紹和言論文章。各地分店也視地區特性及顧客需求辦理不同的課程和活動,年營業額約20億美元。

知名廠商Nike除了提供一般消費大眾熟悉的各式運動鞋、運動服飾外,其產銷商品從極地探險健行用具到午後遛達用的簡易背包,年營業額高達251億美元。

以新潮款式和高品質設計為訴求的Lost Arrow,係高價零售店Patagonia的母公司,Patagonia亦以Water Girl Lotus Designs 和Great Pacific Iron Works等品牌行銷運動用品。

 

極限運動設備用品製造大廠林立

生產極限運動用品的製造商有全球最大的雪板廠Burton Snowboards,而在衝浪、溜冰和滑雪板服飾配件產銷上亦頗知名的Billabong Int’l行銷其品牌商品至全球上百個國家的運動用品店,Billabong亦於2001年取得美國的滑雪板服飾配件品牌Element。

在直排輪方面,美國的Rollerblade USA公司仍占市場優勢,該公司於2003年中被義大利的Tecnica公司買下。攀岩和高空彈跳使用類似的設備,主要製造商為歐洲的Petzl Ltd.公司,其Crux降落安全背帶是最普及和現今運動上最安全的裝置。

回列表